
調整末級靜態電流的半可調電阻的安全設置
發布日期:2019-08-09 瀏覽量:2801次
我們知道,末級輸出管上下管的基級分別接在偏置管的集,射級。偏置管在電路中的壓降就是末級電流輸出管的偏置電壓。我們通過調整偏置管的上偏或下偏電阻,就調節了偏置管的集,射級壓降,即改變了末級電流輸出管的偏置,也就改變了末級電流輸出管的靜態電流。我們接觸過很多的功放電路,其偏置調整都是采用3腳的半可調電阻,但具體安排卻各不相同。有的用半可調電阻作上偏電阻,有的用半可調電阻作下偏電阻,還有的把3腳的半可調電阻作為電位器形式使用,把半可調電阻的動調節端接偏置管的基極。通過調節其動調節端來取得不同的偏置電壓。不管怎么接,共同的一點就是通過調節此半可調電阻的動調節端位置,改變偏置管的基射極偏置來達到最終改變末級電流輸出管的靜態電流之目的。偏置管電流大導通深則輸出管電流減小,偏置管電流小導通淺則輸出管電流增大,這是各種調節電路共同的調節機理。不論是用半可調電阻作上偏、下偏電阻,還是非上非下的電位器形式接法,都可以很方便地調節末級靜態電流。作為一個帶動調節端的半可調電阻,比較容易發生的故障是動調節端與電阻體接觸不良,這屬于開路性而非短路性故障。我們在用其作為上偏、下偏電阻時一般都要把動調節端與電阻體的某一端的引出腳連焊在一起,成為一個2腳的可調電阻來使用的,我們所遇上的接觸不良的故障都是使得該可調電阻的阻值變大的情況。在用它作下偏電阻時,阻值若變大,通過分壓得到的偏置電壓是變大的,會使得偏置管電流增大最終使輸出管電流減小。這種情況對輸出管不會構成威脅。但在用它作上偏電阻時,阻值若變大,通過分壓得到的偏置電壓是減小的,會使得偏置管電流變小最終使輸出管電流增大。這種情況對輸出管的安全會構成巨大威脅,甚至有瞬間燒毀的可能。所以我們要盡量避免在上偏電阻位置使用半可調電阻的電路安排,從輸出管的安全出發,偏置調節電路只能在下偏電阻位置使用半可調電阻。如果我們采用的PCB是把此半可調電阻安排在了上偏電阻位置,建議你把此部位修改一下,最好把半可調電阻改在下偏電阻位置,以免在調整末級靜態電流時因半可調電阻動調節端接觸不良而招致燒管事故。;至于偏置調整電路的另一種,即非上非下的電位器形式接法,在調整末級靜態電流時,若發生半可調電阻動調節端接觸不良的情況,偏置管會因零偏置而瞬間截止,那么末級輸出管會瞬間飽和導通,管壓降只是開關狀態的飽和壓降(約0.1V左右)這時末級上、下輸出管就如同接通了的開關的兩端連在正負電源輸出端上,這時的短路電流可以說要多大有多大,只取決于功放電源的內阻及接線電阻之和了。換句話說那叫“燒你沒商量!”一般偏置調整可調電阻的電位器形式接法在半可調電阻的電阻體上下兩端都分別串接了一只電阻,這樣一可以根據正常情況下末級靜態電流的最大、最小預設值確定調整范圍的上下限,其二是整個調節行程只被限定于正常末級電流范圍,降低了調節時的變化斜率,提高了調節精度,便于精細調節,不至于出現在調節時常有的那種小改錐一移開電流就變,很難得穩定地調整到一個預置的電流值上的情況。為了避免發生上述那種因動調節端接觸不良而燒管的現象,我們可以在此半可調電阻的兩端與動調節端之間分別并接一只電阻,其阻值與這半可調電阻的阻值大致相等。,如果發現末級電流的調節范圍偏小可以適當改變此半可調電阻兩端所串電阻的阻值來予以校正。加接了這兩只電阻以后如果又發生了半可調電阻接觸不良的情況,這時動調節端將經過這兩只電阻可靠地接到半可調電阻的兩端,相當于處于半可調電阻的中點位置,此時末級靜態電流也會是其最大、最小預設值范圍內的某個值,雖然可能與我們原來調定的數值有很大的出入,但起碼不至于發生瞬間燒管的極端情況了。這就可靠地保護了功放管的安全。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下載二維碼